复习要点与辨析题与问答题
毛概复习
迮炎杰,2021年6月
脉络梳理
(需要做到看着小点可以回忆起内容)
(重点看教材第1、2、5、8、10、14章)
1. 毛泽东思想
萌芽,形成,趋于成熟的过程
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星》中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趋于成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
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
继续发展,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意义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认清中国国情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五四运动
根本任务:推翻三座大山
革命对象
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三个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以及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两个转变(七届二中全会)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内容
农业三个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手工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着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理论成果:三个
《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形成过程: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形成轮廓,南方谈话成熟,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1999年入宪
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可能会出辨析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具有 两面性:
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有矛盾
经济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4. 改革开放理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可能会出的论述题
1. 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
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世界)
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党和人民)
怎么做:
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中特社方向)
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前进(公平与人民)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经济)
2.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单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详细解说见书P249。
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么做?五点。
核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安全上,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经济上,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
4. 四个自信的内容和关系
内容: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关系:
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体现党、国家、民族的主体自信
理论自信是灵魂,体现真理自信,价值自信,逻辑自信
制度自信是根本,实质和核心是客体自信
道路自信是表征,来源于文化自信,根植于理论自信,服务于制度自信
5.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5点)
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
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原则)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球)
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法律)
把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6. 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原因(5-7点即可)
党的领导,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精准扶贫方略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
弘扬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贫的氛围
7. 如何开展党史教育?(四个自信)
8. 脱贫攻坚(4点)
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全面共享: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成果
共建共享: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渐进共享:共享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9. 统筹两个大局(4点)
内容: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怎么做?
概括:把握战略机遇,培养国内市场,加强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始终围绕这一战略全局来谋划各项工作,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完成“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任务上来,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全面、辩证地审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敏锐把握世界形势、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等的深刻变化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复杂影响,继续拓展和深化与国际大循环的紧密联系;必须敏锐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关系,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我国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审慎评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既准备好防范风险的先手,又准备好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基于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国内)**近年来,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传统国际循环活力明显减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外部大变局的“变”中认识和把握动荡变革期,做到科学应对,趋利避害;从国内战略全局的“势”中看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潜能,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优先、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主动引导,发掘潜力,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国内大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开辟新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首先,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单循环,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的双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为世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其次,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中国市场当做基本立足点。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中国要自我封闭,而是要大力激发国内市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展现其对世界的吸引力,为世界各国创造更丰富、更有利、更方便的投资机会和营商环境,在更大规模和程度上使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大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再次,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始终把国内大循环放在优先的位置、基础的位置,再以国际循环来促进和巩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安全的发展环境。当前,我国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明显增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越来越复杂和严峻,而且可能会持续较长的一个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善于从世界大变局中洞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又要敏锐把握我国国内发展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既要善于运用我国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又要积极主动塑造对我国有利的外部环境;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10. 关于党性和党的宗旨
Last updated